北京市朝阳区大成国际中心9层9A10 j9pingtai@baidu.ag

企业文化

首体冬奥赛事中心 2022冬奥会首都体育馆

2025-08-01

当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璀璨光芒照亮世界,“双奥之城”北京的心脏地带,一座历经淬炼的场馆——首都体育馆(首体冬奥赛事中心),以其非凡的魅力和卓越的表现,成为了这场顶级冰雪盛典中最耀眼的焦点之一。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记忆的“功勋场馆”,在冬奥科技的赋能下焕发出崭新的生机,不仅完美托举了短道速滑与花样滑冰的巅峰对决,更向全球观众展现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中国温度,奏响了冰上运动的华美乐章。

历史传承,焕发新生

首都体育馆并非冬奥会催生的全新建筑,而是承载着深厚体育文化积淀的国家级元老级场馆。这座建成于1968年的体育馆,曾见证过无数中国体育史上的辉煌时刻。为了迎接2022年冬奥会,首体在2018年底开启了意义重大的改扩建工程,目标是将其打造为一座符合奥运标准的顶级冰上运动场馆。

改扩建并非简单的硬件升级,而是一次在传承中创新的典范。工程尊重并保留了体育馆原有的历史风貌和主体结构精髓,同时将核心功能区域进行了现代化重塑。外观上,经典的米黄色墙面得以延续,经典的“大跨度”屋面结构被精心加固翻新,门厅设计巧妙融合了时代感与历史记忆。内部则进行了脱胎换骨般的改造:观众座椅全面更新升级,观赛视野更加开阔舒适;灯光系统采用国际先进的LED技术,亮度、均匀度均超越国际标准,更能满足高清转播和营造氛围的双重需求;音响系统经过专业声学设计,确保声音清晰饱满覆盖全场。这种“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理念,让首体在冬奥舞台上成功实现了历史厚重与现代科技的完美交融,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活态遗产”。

美高梅中国官网

科技赋能,引领绿色

冬奥赛场不仅是运动员比拼的舞台,更是尖端科技的展示窗。首体冬奥赛事中心在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领域树立了行业标杆。其最具革命性的突破,无疑是全球首次在冬奥会速滑场馆中规模化应用二氧化碳(R744)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这项由国内团队自主研发的系统,相较于传统氟利昂系统,具备显著的环保优势:其臭氧消耗潜能值(ODP)为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更是仅为传统制冷剂的约1/3900。北京市重大项目办披露的数据显示,该系统的应用使得首体冰面温差可精准控制在0.5摄氏度以内,冰面质量达到国际顶级赛事要求,同时整个制冷系统的能效提升约30%,余热回收效率高达75%,回收的热量被高效用于场馆生活热水、融冰池融冰、除湿再生等环节,大幅降低了场馆总体能耗。

科技的光芒同样闪耀在观赛体验的每一个细节。场馆内部署了先进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赛事项目需求精确调节馆内温度、湿度与风速,确保运动员竞技状态与观众舒适度达到最佳平衡。国际奥委会(IOC)在其官方报告《Beijing 2022 Legacy Case Studies》中特别指出,北京冬奥会场馆在可持续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首体等场馆在环保技术上的大规模创新应用提供了权威背书。

匠心运营,保障卓越

顶级的场馆设施是基础,而专业的赛事组织与细致入微的运行服务才是成功举办奥运赛事的核心保障。首都体育馆团队以其近乎完美的赛事组织能力,赢得了国际体育组织和参赛运动员的高度赞誉。国际滑冰联盟(ISU)官员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首体的冰面质量“堪称完美”,为运动员创造佳绩提供了“最理想”的舞台。这种赞誉背后,是制冰团队日夜无休的精密维护和对冰面参数毫厘不爽的把控。

首体冬奥赛事中心 2022冬奥会首都体育馆

赛事保障体系同样体现了“以运动员为中心、以赛事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从运动员热身区、更衣室到混合采访区、兴奋剂检测站,流线设计科学合理,设施配备周到齐全。医疗保障团队由顶级专家组成,并与定点医院建立了高效的急救转运通道。志愿者专业而热情的服务,成为了场馆内外一道温暖的风景线,有效保障了数万观众的有序入场、观赛与疏散。运动员们普遍反馈,在首体比赛“感觉非常顺畅和安心”。一位参加短道速滑比赛的世界冠军在赛后采访中由衷赞叹:“这里的氛围、冰面和组织都是一流的,让我能够专注于比赛本身。”当中国选手任子威、曲春雨等在这里勇夺金牌,五星红旗伴随国歌在首体冉冉升起时,这座场馆的卓越保障能力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由衷喝彩。

奥运遗产,惠泽长远

冬奥会的价值远不止于赛时的辉煌,更在于其留下的丰厚遗产如何持续造福民众和促进体育发展。首都体育馆正是这份宝贵遗产的杰出载体。冬奥会后,首体迅速实现了转型,向公众敞开了冰雪运动的大门。其核心的奥运级冰面,化身为面向广大滑冰爱好者的公共滑冰场和青少年培训基地,让普通市民,尤其是青少年,有机会亲身体验在冬奥赛场滑行的感觉。北京市体育局的数据显示,后冬奥时期,首体及关联冰场的日常开放预约常常“爆满”,极大地激发了市民参与冰上运动的热情。

作为国家级的冰上运动基地,首体同时肩负着竞技体育发展的重任。它继续为国家短道速滑队、花样滑冰队提供世界一流的训练场地和科研保障,是孕育未来奥运冠军的摇篮。其完备的设施和强大的接待能力,也使其成为承接国内外顶级冰上赛事(如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短道速滑世界杯分站赛等)的理想选择,持续推动中国冰上运动竞技水平的提升和国际交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曾强调奥运遗产的重要性:“奥运会最重要的不是赛时17天,而是赛前10年和赛后10年。”首体在后冬奥时代的成功实践,为这一理念提供了生动的中国诠释。

首都体育馆,这座凝聚着历史荣光与现代智慧的“冰雪钻石”,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答卷。它不仅在历史传承与科技创新之间找到了绝佳平衡点,更通过卓越的赛事运营保障了巅峰对决的完美呈现;其所创造的丰厚奥运遗产,正持续点燃大众冰雪热情、助力竞技体育攀登高峰。首体的成功转型与高效利用,为大型体育场馆的后奥运运营树立了标杆,充分印证了奥运会推动主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潜力。展望未来,如何进一步创新运营模式,拓展场馆综合服务功能,深化体教融合、体旅融合,使这颗“钻石”持续折射出推动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的璀璨光芒,将是值得深入探索的重要方向。首体冬奥赛事中心的故事,远未结束,它将继续书写冰与火交织的华章。